(资料图片)
这两天,摄影师原创作品被视觉中国索赔的话题持续占据热搜。8月15号,星空摄影师戴建峰发文称:“今天收到了视觉中国打来的电话,说我的公众号侵权使用了他们173张照片,还要赔偿他们8万多元!而打开内容一看,这些所谓的‘侵权照片’竟然是自己拍摄的作品。”
星空摄影师戴建峰
摄影师发文当天晚上,视觉中国也发布了声明,表示已与戴建峰取得联系,公司会妥善处理。称拥有对包括涉事相关图片在内完整的销售权利,涉事图片的销售授权链条清晰完整。并称此事为一个“误解”。不过,就在8月16日早上,摄影师戴建峰再次发文打脸视觉中国,称不接受视觉中国的观点,这里也没有所谓的“误会”,同时要求视觉中国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很多人看到这一新闻,都非常错愕。据这位摄影师所言,他拍的上述照片,并未给视觉中国进行过授权,那么后者是在替谁维权?维的哪门子权?想要把事情理清楚,可能还需要更多细节和证据的支撑。比如,摄影师当初和其他图片库签订的合同当中,有没有规定可以二次授权?当初合同有没有排斥自己可以使用?视觉中国有没有老老实实把卖图的钱、索赔的钱,按照协议分给摄影师?总之,假如有协议,一切还要以双方当时的协议为准,有待更多细节的披露。
需要指出的是,早在2019年,视觉中国就因把国旗、国徽、黑洞图片收入自家版权图库中被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点名批评。
舆情发酵后,视觉中国紧急下线相关图片,发布致歉信表示接受广大网民和媒体的监督批评,全面配合监管部门彻底积极整改。但事实证明,多年之后视觉中国依然我行我素。
当然,吐槽也好、批评也罢,都必须回归法律范畴进行讨论。大家质疑和反对的,不是维权本身,而是不满因为个别人的不规矩,毁掉全社会好不容易提升的版权保护环境。一定程度上,视觉中国的发展受益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可在法定身份存疑、权限雾里看花的情况下,其屡屡违规越线,更像是在钻版权保护工作的空子。而这样的“糊涂账”,不只存在于图片领域。比如,在知网上,作者下载自己的论文都要付费,却始终没拿到过一分稿费。再如,常有媒体、影视公司因误用他人原创性字体而被索赔,大呼“无字可用”。凡此种种,都是对进一步细化版权保护工作的必要提醒。模糊地带固然存在,如何厘清版权的边界和用途以及各个主体的权利与责任,也是视觉中国这场风波背后,更应思考的关键问题。
主播:高天阳
编辑:白云
责编:王潇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